首页

情人 鲍鱼

时间:2025-05-28 16:49:53 作者:【理响中国】让理论的光芒,永远照进生活的褶皱里 浏览量:97213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③】用好“博物馆热” 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

  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全国两会正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履职、参政议政,为更好实现我国今年乃至更长期的目标任务建言献策。对此,央广网策划推出《央广时评·真抓实干》系列评论,聚焦全国两会重点议题,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之路。

  “博物馆热”正持续升温。最新的例证是,全新亮相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甫一开馆就受到瞩目,开馆首日即迎来观众近5000人次,多个馆藏文物成新晋“顶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如何延续“博物馆热”,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诠释文物意义和价值的场所,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的博物馆深入挖掘自身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制作推出一系列精品课程和教育项目,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助力学生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和传播者、文化自信的积极践行者。譬如,成都博物馆创新开设“周末儿童博物馆”,根据儿童认知特性设计课程与活动,让孩子玩得尽兴、学得尽兴。武汉革命博物馆自2016年起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让学生更深度参与学习和互动,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令人欣喜的是,这项活动如今已遍地开花,成为多地很多博物馆的品牌活动之一。

  如何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文化润童心、启未来?一方面,我们应当持续加大对博物馆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撑,不断发现并讲述文物“新故事”。这也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不断迭代出新的数字化技术,创新表达形式,贴合青少年信息接受习惯和偏好,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拉近他们与文物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各地教育部门和文物部门还要加强协作,加快打造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相关网络教育资源库,让学生通过线上方式也能获得更多文化滋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打造学生“第二课堂”的过程中,不能只盯着那些名馆大馆,基层博物馆和一些小众文博馆同样值得关注,它们珍藏的许多文物蕴藏着浓郁而极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对于市县地区的学生而言,这些基层和小众文博馆不仅地理位置近,方便他们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更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和感受自己身边的文化历史,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莫洁) 【编辑:唐炜妮】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西九江赛城湖秋捕:水美鱼肥 热闹非凡

为不断满足旅客旺盛的出行需求,今年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积极与各航空公司统筹部署运力投放,将在海口往返北京、上海、深圳、郑州、乌鲁木齐、澳门等热门城市的航线上投放宽体客机,提供更多座位保障旅客顺畅出行。

土耳其机场引入“治疗犬”帮旅客解压

“草莓为什么长那么大,是不是打了什么不好的药?其实,只要解决了用什么药、用药浓度、药品安全期的问题,正常使用农药是不会不安全的,”李宝聚说,“再比如,按常理来说,去年降价幅度很大的阳光玫瑰葡萄和往年相比用药应该是减少的,因为它卖不上价,而农药是很贵的。”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奋战高原、扎根高原 他们用热血青春述说忠诚与担当

塑造师德典范,引领学生成长。思政课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职业道德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都在无声中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格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思政课教师需要自觉地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这既包括基本的职业操守,如诚实守信、尊重学生、公平公正,也包括关爱学生、耐心指导和无私奉献等方面。通过这样的榜样效应,思政课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政课教师应当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社会责任,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指导和精神激励的宝贵教材。最后,教师还应关注个人的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更加有效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024上海帆船公开赛黄浦江畔启幕

条例明确,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可以公平参与政府采购,可以按照规定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活动;可以申请智能化、绿色化等示范和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认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与重庆市企业享受同等支持政策。

甘肃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在会上表示,《解释》注重贯彻从“治罪”到“治理”的理念,促进森林生态有效修复,《解释》专门将“积极通过补种树木、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等方式修复生态环境”明确为从宽处理的重要考量因素,以引导行为人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从“森林资源破坏者”转变为“森林生态修复者”。这既是落实从“治罪”到“治理”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宽严相济、恢复性司法的当然要求,对促进森林生态有效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谢龙飞)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